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承兑汇票的贴现行为主要是源于持有人的资金回笼需要。承兑汇票持有人等不到票据到期收回款项,于是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        目前我国有关票据的贴现业务分为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三类,下面简单来说一下这三者间有什么不同。        票据贴现业务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是企业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人收取票款。        转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系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客户已经向银行贴现过)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弄清了他们的含义就弄清楚了他们的区别,如果再多讲一点的话,从事这三种业务的双方分别是:贴现是企业把票据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取资金,转贴现是银行之间的银行票据转让,再贴现则是银行把票据转让给央行,从而获取资金。

贴息”是“贴现利息”的简称,又称“贴水”,是指汇票持有人向银行申请贴现面额付给银行的贴现利息,分为住房贴息、贷款贴息、存款贴息三种。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贴现率(Discount Rate),是指①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②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换言之,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储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举个例子:贴现率为10%,明年的100块在今年就相当于100 /(1+10%)=90.909090…块钱,到了明年就是100/(1+10%)*(1+10%)= 100,也就是说,今年用90.90909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发表评论